素食学校素食文化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素食学校素食文化区 > 素食文化 > 欧美的素食文化——广州素食学校

最新课讯

更多>>

教学回顾

更多>>

欧美的素食文化——广州素食学校

发布时间:2019/03/13 素食文化 浏览次数:1154

洋素食者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人,是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vthagoras),他就是国中学过的「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其它两边平方之和)发明者。令人意外的倒不是数学家吃素,而是从此吃素的人就称做「毕达哥拉斯的追随者」(PYthagorean) ,这个词汇在欧洲沿用了两千多年。

  活跃于纪元前五、六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及其追随者不愿意吃肉,因为他们相信灵魂会转世投胎,祖先或亲友的灵魂可能托生在动物身上,宇宙万物前世来生总归会有亲戚关系,宛如一个大家族,在修行与伦理上都不该彼此相食。这观念似乎有佛教的影子,但若从地缘上考虑,更可能是受到古埃及宗教的影响。

  毕达哥拉斯生存的时代,人类常有求于神,祈求或谢恩的仪式中都用动物做牺牲品,仪式结束后参加者就分而食之。为了避免耐不住饥饿而破戒吃肉,他参加祭典时都会制作两种饼干:一种是取等量的罂粟子、芝麻、海葱皮、水仙花球茎、锦葵叶、大麦粒以及鹰嘴豆切碎,与蜂蜜搅拌混合做成;另一种是用黄瓜子、葡萄干、芫荽花、锦葵子、干酪粉、面粉、奶油、蜂蜜混合。后者不但饱肚子,还能生津止渴,效果尤其好。

  毕达哥拉斯自称这两种配方都是神话大力士赫尔克里士传下来的,虽不知真假,但可见当时素食的材料相当丰富。毕达哥拉斯自己祭神时,祭品只用粗麦粒以及乳香和桃金娘做的素糕。据说他证明勾股定理时,欣喜欲狂,所以献祭了一只面粉做的公牛,享用惯真牛的神明若是有灵,看了不知会不会哭笑不得。

  毕达哥拉斯之后,西方古文明世界腊继起的重要素食者是哲学家苏格拉底,或者该说是柏拉图。师事苏格拉底的柏拉图着有《共和国》,书中借苏格拉底之口谈到,理想的国家里人民应该吃素,保持清心寡欲,才能避免争战。后来「苏格拉底式饮食」(Socratean diet)一词也成为素食的代用语。我们今天熟悉的英语中「素食者」(vegetarian)、 「素食主义」 (vegetarianism)等词汇,都直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这些字眼虽暗示蔬菜(vegetable)为主的饮食方式,但是因为在它问世前已有相当有悠久的不吃兽肉(meat)的文化,所以吃奶素(Lacto vegetarianism)、蛋素(Ovo vcgetarianism) 、奶蛋素(Lacto—ovO vegetarianism),甚至光吃鸡不吃其它肉类(Pollotarianism) ,或光吃鱼不吃其它肉类(Pescetarianism)的人,都在这个领域里各占山头,我们心目中不吃任何动物制品的全素饮食者(Veganism) ,只是其中一个类别而已。

欧洲从罗马帝国的时代,对吃素的人就怀有敌意,他们爱惜生命的态度与整个社会风气抵触,所以诗人奥维德,政治哲学家辛尼卡等人,虽然吃素,却吃得很低调,从不在文章里公开表态。基督教圣经对素食的态度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但主流教会却反对吃素,有些偏激的宗教人土甚至认为,不肯吃肉是受魔鬼的崇惑。所以素食在西方的发展始终不像在中国或印度那么顺利,通常只在特别推崇对古典文明的时期,主张素食者的能见度才会提高。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文西,又如浪漫主义时期的雪莱。

  1 9世纪,英国诗人雪莱、物理学家牛顿、俄国小说家托尔斯泰等菁英份子,陆续推崇素食。这波运动特别引起注目,因为在此之前的素食者不曾如此明目张胆,努力把还没有开始吃素的人拉进自己的阵营。雪莱写过几篇介绍吃素优点的文章,第一个引用生理学构造,如肠子的长度、消化食物的方式等,主张人类天生不适合吃肉。托尔斯泰吃素则是他实践人生理想的一部分,他解放手下农双,抛弃财富与地位,过俭朴的生活,很多人慕名去探望他,向他学习,造成的影响难以衡量。

  随着医学昌明,对食物营养的知识增加,健康长寿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吃素诱因。英国剧作家萧伯纳(1856—1950) ,70岁开始吃素,他早年常发作头痛,医生告诉他,这是吃了一辈子肉的后遗症,因为肉会在体内产生毒素,从此他就只吃生的蔬菜与水果、果菜汁,健康地活到94岁,成为吃素可以长寿,而且不必担心开始得太晚的活广告。

  但即使到了宗教容忍度高,观念开放的20世纪,西方素食者面临的反对力量仍相当强大。有一个受到热烈讨论的案例,就是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也吃素。希特勒从小就不喜欢吃肉类,他在世的最后几年都吃全素。1933年他在一封信里提到:「你们知道华格纳认为我们文明式微的原因是吃肉吗?我不吃肉,主要就因为华格纳这么说,而且我觉得他的观点很正确。」墨索里尼则是在1925年胃出血,遵医嘱而开始吃素,几年后他获准吃少许鸡、鱼肉,但从行为上看不出因饮食改变带来的变化。素食者一度相信吃动物的血肉会增加侵略性,使人变得好勇斗狠,所以吃素的人比较爱好和平。没料到这个论点在主导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大魔头身上触礁,反而让反对者更加振振有词。

  其实,正如法文饮食权威《拉胡思饮食典》的定义,素食不过是一种不用肉类的料理方式,与法式料理、中式料理等量齐观,除非把吃素当作修行的一种法门,每日三餐都自我反省,否则素菜与荤菜都不过是食物,不可能改变食用者的心理状态,素食者没有必要追随过去迫害者的迷思,赋予这种饮食那么强烈的意识型态包袱。

 

 近半个世纪以来,家畜饲养与屠宰技术突飞猛进,市场上肉类与乳品的供应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但欧美吃素的人口却增加了。一方面使用大量生长激素与抗生素操纵家畜、家禽生长速度的饲养方式,警讯不断,使消费者提高警觉。一方面廉价的乳肉制品使社会大众的价值观与体型都发生了改变,在重视养生与纤细身材的趋势中,热量较低的蔬菜水果很能吸引年轻富裕的一代,这些人即使不能持之以恒吃素,也会不断重复尝试素食。

  再者,几千年来一直屈居弱势,乏善可陈的西式素食烹饪,这些年不断在进步。二次大战后诞生的婴儿潮世代,在享有轻易到手的优渥生活之际,也常因为值得奋斗的人生目标不够明确而苦闷,所以在欧美社会从六○年代开始的文化大震荡里,很多人到东方取经,带回异国风情、以素食为主的饮食方式,不但为西方烹饪擦出新火花,也把吃素与追求理想挂勾,使更多人跃跃欲试。

  使素食在西方晋升到美食地位,贡献最大的可能应推豆腐。就我八○年代初在美国品尝素食的经验,门味且不去说它,大多数素菜都采用据说是中东、北非或印度的食谱,把豆类与蔬叶香料打成糊状,用面包或饼沾食,要不然就把多种蔬菜混在一锅里煮得稀烂、总让人怀疑厨师不知基于什么动机企图「毁尸灭迹」。但威廉·夏利夫与青柳明子合着的《豆腐之书》与《味噌之书》出版后,豆腐做的冰淇淋、汉堡陆续上市,风靡一时,消费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素菜的世界也很广大。从此,尝得出材料原始滋味的素菜花样逐渐多了起来,甚至那些乍看像多次回锅的豆泥与炖菜,也好像变美味了。

  尽管现在连法国大厨都不排斥做一桌素席,但欧美的素食者在缅怀历史之余,仍不能完全摆脱理想主义的情怀,通常在援助弱势团体、环境保护、争取动物权、保护濒临绝种动物的运动中,都有比例较高的人吃素。这是一件好事,所以平日不吃素的人,如果偶尔有行善的意念,不妨吃一次素,表示对这些人的支持。

广州市素食职业培训学校2015年筹备,正式创建于2016年,全称广州市素食职业培训学校,坐落在广州长洲岛,毗邻著名的黄埔军校,由蝉友圈与业内精英共同创办,是中国首家政府批准设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素食专业学校,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的素食专业学校。

【办学宗旨】

“培养素食人才,弘扬素食文化”

【学校任务】

“研究探索素食思想、传播正信素食文化、培养素食专业人才、建设营销共赢生态”

【报名流程】

→“填写报名表”,填写后提交;

→报名资料教务审阅确认;确认通过后通知交费;

→学校通知入学前准备事宜;

→报到、开学。

长按进入填写报名表

 

素校商城|十一年专业品牌

长按识别或扫描小程序进店

广州市素食职业培训学校教学图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