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学校素食文化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素食学校素食文化区 > 素食文化 > 古人是怎么讲究吃素的?中华素食文化之流变考

最新课讯

更多>>

教学回顾

更多>>

古人是怎么讲究吃素的?中华素食文化之流变考

发布时间:2021/07/26 素食文化 浏览次数:497

中国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力的泱泱大国,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长河中,不断开发和拓展,不断积累和创新,塑造出了一个饮食文化丰富且独特的国家。在饮食历史长河之中,发展到宋代的饮食有了新的变化。

在《食煮菜简吕局仁》中有这样一句话来展现出宋代的兴起的素食主义:

“殷殷故煮菜,知我林下风。”

这两句话宣传和赞扬食物的美好,素食主义者高洁情操的精神纽带,素食、蔬菜是大自然的馈赠,现在常见的素食主义也正是由宋代掀起的风波而延续的。在宋代,这样的素食主义是展现士大夫们的高洁情操与大自然相互融合的展现。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民族,抛开原始的打猎生活不谈,似乎在我们文明记载开始,辛勤的中华民族就已经有了耕种的历史,并有详细的记载,这样农耕文明的开端,从源头上记载了我们的底层饮食结构,素食,是我们中华民族食物金字塔最基层的构建物,这个开端也奠定了中华民族是个农耕民族的历史起源。

素食文化的基础:肉食,始终是稀罕之物

在古代,畜牧业还未发达的时候,肉类来源大部分源自于打猎、捕捉等,肉类的来源相对来说较少而产量低。吃肉这件事,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是皇室们的特权,上年纪的人的殊遇;在古代,吃肉可谓是一件难事,这也铺垫了素食文化的发展。

我们熟知的左传中的:“食肉者鄙,未能远谋。”用食肉的人来象征国家的统治阶级,只有高层的统治阶级才能吃得起肉,这一句就能代表肉,是一般人可奢望不可及的物品。著名的孟子也曾说过:“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这样的论据可以展现出在当时,食物匮乏的时候的,普通的老百姓也只有长寿的人才能有机会尝到肉的滋味

物以稀为贵,食物的“美”,在唐代之前就有很好的展现,“羊以肥大为美”。到了唐代,饮食之美,逐渐有了发展,在富饶的唐代,开始崇尚大鱼大肉的奢华美感,我们老熟人李白,在将进酒中记录了洒脱的食物美:“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牛羊肉盛宴的狂欢,在唐代就开始了。

稀缺美和素食美是中华饮食文化两个独立的流派,在楚辞、汉代典籍之中,素食就是稀缺之物,上到三国时代,是以肉食为美,“置酒高殿上,亲朋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在曹操的《箜篌引》中,为了迎接宾客也用大鱼大肉象征对宾客的敬重,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我们中学教材中的“舂谷持做饭,采葵持做羹”也成为了凄惨、穷困潦倒的象征,日常之中吃素被当成穷困的代表。

素食文化的起兴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只有信仰佛教的人才会不沾染荤食,在历史素食发展的长河之中,佛教只食素食,也是由中国佛教而起源,早在梁代,中国的佛门就开始只食素食了,素食文化也从佛教开始,慢慢发展。但在佛教教义之中,起初是没有只吃素食这一条例的,佛教的素食文化是由大乘教义中引进的。

公元511年,梁武帝颁布《断酒肉文》这一条例的颁布,让饮食上没有约束的佛教,开始茹素。《断酒肉文》的颁布,从法律上开始劝解佛教要严格的遵守不杀生的戒律,通过皇权来压制佛教的发展,也通过法律的束缚让佛教远离肉食的饮食习惯。从梁代开始,素食主义,已经成为了佛门生活常态,素食主义的发展,也因为法律的开端,素食主义也得要推广。

发展到宋代,素食文化已经相当的成熟。在宋代,已经陆续出现了专门提供素食的餐馆,相应的素食的书籍也不断出版,以素食为主流逐渐在宋代慢慢成为现象级的风靡食品,素食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作为素食文化独树一帜的存在,宋代可谓是素食文化代言年代。

士大夫们的思想转变经历的唐朝灭亡,五代十国争斗,到了宋代,历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式都受到了重塑,士大夫数量的增加,和新兴思想的流行,导致宋代的士大夫阶级思想的转变,从而反应到饮食的层面上。

宋代的士大夫和唐代的士大夫相比,宋代的士大夫更注重自己的思想,注重自己内心世界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饮食种类的开发,宋代的多元化也远远比唐代的多元,这群注重养生的士大夫,一股素食生活的饮食风就在士大夫之间流传开来。

苏东坡和黄庭坚宋代的才子苏东坡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东坡肉依然在我们现代盛行,这个“爱吃、懂吃、不断研究吃”的诗人,自然沉浸在美食文化之中,虽然苏东坡喜吃肉,但是对于素食的推崇却丝毫的不吝啬,并写《菜羹赋》来赞美素食带来的美感。

在《浣溪沙》中还有这样著名的一句:

“雪沫乳花浮午盏,寥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是苏东坡对素食的认可,在北宋还有一名研究吃的诗人和苏东坡并肩,那就是黄庭坚。同样是注重美食的“吃货”,也热衷于饮食文化的了解和研究,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本关于当时的士大夫饮食的书刊《士大夫食时五观》,将饮食文化的观念和道德相融合,成为了当时饮食、素食代表的刊物。

在当时,宣扬素食的诗人还有很多,特别是在士大夫阶层的人几乎都在赞美素食,就连著名诗人陆游,到了晚年之时,也几乎不食荤,而且歌咏素食的诗就有数十首之多。此外,黄庭坚还有《食笋十韵》、《次韵子瞻舂菜》,还有相关的书刊来歌咏素食的美妙,和表达对素食的喜爱。

这样高尚的素食,还在诗歌的角度上上升到政事的地位,黄庭坚的题蔬菜画词云:“可使士大夫知其味,不使吾民有此色。”可见,宋代的士大夫阶层成为了引领素食的一批领军人物

经济的发展和重心转移

在宋代,经历过了安史之乱的争斗,南方的江南地区就成为了经济中心,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南方的经济就成为了全国经济的主力军,此后经历了南北两方的不断交流,江南地区的气候和物产产量不断增加,经济不断的发展。

市场方面,南北流通,经济显现的更活跃,南北人口交融,也让饮食文化交织和衍生,导致宋代展现出一个百花齐放的现象,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奇珍,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记载了宋代多元化的盛世,也成为了饮食文化上的“大一统”

素食店的出现素食店在宋代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当成熟的产业链,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及有素分茶,如寺院斋食也。句中的“素分茶”就是当时宋代的素食店,相当现代的快餐店一样,只是宋代售卖的是素食,当时的素食店也相当的快捷。

《东京梦华录》中有这样的记载:“每遇斋会,凡饮食茶果,莫不咄嗟而辨。”这一句话就贴切的精确到素食店的快速,南北的交融,在宋代的市场之中,餐馆种类也不断年代繁多,在东京的市场上,餐馆就有北方餐馆、南方餐馆、川味等各种风味的分类。

仿荤素食宋代的士大夫们喜爱吃河豚,但是河豚有剧毒,处理不当吃的话会丧命,因此,想吃但是不敢吃河豚的人,因此,就有人将素菜制作成假河豚,并制作成以假乱的地步,这让很大一部分人感受到河豚带来的美味。

素食代替荤食在宋代逐渐流行,饮食结构上,宋代的农耕收获增多,素食产量的增多,素食种类的开发也逐渐增加。在宋代的节庆上,宋代人会用面粉来制作花样的面食来充当祭祀和象征的素食,在清明节,宋代的人们会将面粉和柳絮搭配成春天的飞燕的样子,插在门上,成为清明节的象征品,并名为“子推燕”,七夕会用面食和素食制作果实一样的节庆的象征。

相比于唐代的粗犷,宋代在食品打造的方面多了一丝丝的细腻,在素食的打造方面,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这样的完整的素食文化也正因为宋代的基础上发展的,都离不开宋朝的经济、南北文化的融合等有利因素,梁代的佛教改革,也为素食文化在士大夫层面有了更深的拓展。

宋朝的素食产业链

在宋代,商品的流通是促进经济方面的发展,很多种物产都相当的富饶,农业的发展和专业化的蔬菜培育基地则是素菜奠定的基础,在《东京梦华录》中有这样的记载:“大抵都城附近, 皆是园圃, 百里之内, 并无阒地。”在城的周围,都是培育的营地,百里之内,并无荒地,可见宋代农业发展规模盛大。

宋代,素食的天堂宋代大肆发展的农业产业链让宋代的素食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在宋代,甚至出现一种类似肉的素食出现,假肉就是用葫芦和面筋制成的,能以假乱真,让平民也能品尝肉的味道,用最低廉的价格,得到最真切的享受,这也是宋代素食能兴起的原因,仿真的素食,让素食能主导人的味蕾巅峰。

社会环境的推动梁代通过法律推动了佛教清门,吃斋的历史进程,而儒家的文化也有一部分在潜移默化,儒家推行的素食,主要是通过服丧和斋戒,《礼记》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在为已故的父母的服丧期间,家中的长子都不能饮酒吃荤,而且服丧期长达三年。

长时间的规定让素食得以推广,其次,在宋代,统治者们推崇道教,使得宋代出现道教和佛教鼎立的局面。虽然众多官员信仰佛教,但是因为统治阶级的兴起,道教也不断的壮大,道教和佛教几乎都有养生的观念,在重大的节庆期间还主张吃斋食,两大宗教和官员的带领下,宋朝的素食主义得以发扬光大

结语

素食是我们身边常见的食物分类的一大部分,无论是在那个年代,合理的素食能更好的助长我们“养生”身体,无可厚非的是宋代的素食主义能让当时穷苦百姓能感受到素食带来的幸福感,在人们经历了大鱼大肉的追求过后,开始懂得养生之道,合理的素食也能帮助我们身心健康的成长,这样的宋代素食是否是大家喜爱的呢?

编辑:常怡

部分来源网络

 

广州市素食职业培训学校简介
广州市素食职业培训学校(简称:广州素食学校)由蝉友圈牵头联合素食业界精英在7届素食营销论坛基础上于2016年3月共同创立,选址在毗邻黄埔军校的长洲岛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专业素食学校,也是国内最专业、最权威的素食培训机构。

广州素食学校以“培养素食专业人才,推动素食产业发展”为宗旨,以“做素食产业的黄埔军校”为目标,以“研究素食市场素食厨艺发展规律与培养专业素食人才“为主要任务。学校现聘请有海内外素食专业精英教研师资团队60余人,教研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
经过5年的低调深耕、专注科研,广州素食学校提出了当代素食标准,承接了国家相关部门委托的素食烹调技能的科研任务,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科学、适合时代的素食烹调技术体系,与3所大学专业学者团队及禅医学专家组合作梳理总结出一套“素食禅茶养生”教学系统,全面推进素食产业发展的专业研究与人才培训。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