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getarian(蔬食)≠素食,西方社会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素食”
发布时间:2016/08/08 素食文化 浏览次数:1163
素食店长管理班正在授课
(蝉友圈讯 ,记者常波)7月31日,炎炎盛夏,广州素食学校迎来第五期素食店长管理班的学员。在2015年9月学校设置素食店长管理班课程以来,为素食行业培养了一大批管理人才,帮助和指导多家素食餐厅的筹备与创建,同时让诸多素食餐厅走出经营困境。如今这些素食店长们,正在素食的浪潮中,扬帆远航。
本期店长管理班学员来自全国不同城市,有已经在做素食的,想通过学习,找到更好经营模式和科学管理方法,也有现在从事荤餐,想改荤餐为素食的,也有由于佛教信仰自身吃素,从而想投身素食善业平台的。不论以何种初心投身于素食行业,都热烈欢迎加入到素食行业,因为素食的梦想的实现,不仅需要激情、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更需要更多的人参与,齐心协力,早日实现伟大的素食梦。
学员分享自己从事素食之初心
开班第一天,由广州素食学校执行校长衲木错讲授《素食文化课程》。衲木错校长先后从素食的起源与发展、素食的定义、素食文化内涵理解、传统餐饮与素食的不同等方面系统讲述素食的文化。其中在讲到素食的起源和素食定义时,衲木错校长先后从两个方面说明,素食是中国传统文化,Vegetarian(蔬食)≠素食,西方社会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素食”,素食是Vegetarian,但vegetarian不是素食。
一、素食是中国传统文化
衲木错校长说,对于素食的定义,一直以来在素食行业内存在较大的争议,早在2010年举办的第三届素食营销论坛上就进行过探讨,2015年蝉友圈-第8届素食营销论坛又被重新提出。清华大学副教授、广州素食学校副校长、著名素食理论研究专家蒋劲松指出:“素食是中国才有的概念。”
素食在中国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一派是祭祀素食,即官民两方都执行的,在祭祀期间必须沐浴斋戒;一派是养生素食,存在于炼形的方术中,为求祛病延年长生不老而秉持的一种修行方法。而在《吕氏春秋》、《荀子?王制》已经提到素食的饮食方式。
佛教传入中国,逐渐形成以大乘佛法为内涵的中国化佛教,以“不食众生肉”、“禁食五辛”为饮食要求,形成中国佛教素食。道教全真派根据自身修行的需求,完成接受佛教素食理念,形成中国道教素食。这是素食形成的三个历史脉络,无一不是中国文化的具体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食方式分为三类:素食、荤食和腥食。腥食是指以动物性原材料制作的食品。荤食又被称为“五荤”,《本草纲目·菜部》记载,“五荤即五辛,为其辛臭昏神伐性也。”中国传统文化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素食是指不含五荤和腥食的饮食。
综上所述明确提出:素食是中国传统文化,流传已久的“蛋奶素”、“五辛素”则都是以讹传讹的错误概念。
二、素食是Vegetarian,但vegetarian不是素食
他说,在西方文化里,与“素食”最为接近的单词是“Vegetarian”,根据其英文释义,应该解释为非腥食的饮食方式。“Vegetarian”理解为“蔬食”会比“素食”更加贴切,由此可见西方社会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素食。
西方蔬食文化重在生命关怀与环保需求,出发重点是对人本之外的生命关怀;而中国传统的素食文化则重在“祛病延寿、性命双养”以及“慈悲众生”,出发重点是对人本性命的养生关怀与六道众生的慈悲照护,素食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概念。
综上所述,从素食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来看,素食是中国形成特有的饮食方式,从西方蔬食文化来看,Vegetarian理解为蔬食比素食更加贴切,西方社会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素食”。
编辑:常波
上一篇: 细说古代素食演变史